- 作者:孫義星
- 審核:張丹玉
- 時間:2022-12-02
- 點擊:1194
- 來源:思想政治教育部
“同學們,你們在校期間遇到任何心理問題、人際溝通問題、戀愛問題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煩惱,都可以隨時來圖書館二樓的心理咨詢室或者是通過電話熱線、線上留言等各種形式找我,只要你們需要,我一直都在這等著你們。”專職心理教師孫義星總是抓住任何場合和機會和學生這么說道。
孫義星老師是一名專職心理教師,主要承擔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講授、心理咨詢室咨詢工作、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心理委員培訓、陽光心理協會日常活動組織等工作。除了日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外,每年“525”“我愛我”和“125”“要愛我”系列活動等的策劃、組織和實施,都是孫義星老師的重點工作。她總是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知心大姐姐,在她面前,學生們會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因為在她那兒能夠感受到信任、包容、尊重和關愛。她常說,心理咨詢師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保持客觀理性,對咨詢者抱有無限的包容,不會輕易對他人的價值觀進行評價。曾經有這樣一名男生學生前來咨詢,他近一個月時常失眠焦慮,覺得灰心沮喪。孫義星老師見到他時,循循善誘地引導該學生去訴說自己的故事,揭開心里深藏的情緒的根源。原來,該學生一方面和寢室室友存在矛盾,一方面長期面對來自家人的高強度壓力和打擊,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這樣的長期精神折磨使他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存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沮喪等情況。孫義星老師每次都充分傾聽他的心聲,給予他溫暖和包容,為他專門制定了心理咨詢方案,不僅利用每周心理咨詢的時間給予充分的引導和幫助,同時利用督促其體育鍛煉的形式,讓他的身體狀況也得到調整,從身心兩個方面讓他能夠真正健康起來。后來該學生經過心理咨詢和指引矯正后,終于重新恢復了信心,重燃了斗志,通過自身的努力考取了專升本,目前正在備戰研究生考試。“謝謝你!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最大的支持,讓我重獲自信和尊嚴。”看到該學生發來的感謝短信時,孫義星老師百感交集,既為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生奮斗而高興和驕傲,也更為自己的職業感到驕傲和壓力。
她始終對自己的專業抱有著敬畏之心,她認為心理健康工作是直抵學生心靈的工作,不僅需要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更需要專業的知識作為支撐。雖然她已經是心理健康碩士生,但是理論知識的更新交替之快以及實踐經驗的需求,都讓她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她不斷的參加各類專業培訓,每月堅持接受心理督導師的專業督導,定期參加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小組,接受了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心理危機干預、沙盤游戲治療等專業技能培訓,同時購買了大量的心理學書籍,以真心、愛心、責任心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接待每一位尋求心理幫助的同學,盡可能發揮最大的教育作用。孫義星老師在不斷追求專業發展,在實踐中探索和研究,這兩年完成了一項質量工程重大項目,一項一流教程項目和一項校級科研項目。
她既是一名心理咨詢教師,同時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媽媽,但是當這兩者身份產生沖突時,她毅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身份,陪伴著她的那些學生們。今年下半年合肥地區疫情嚴峻而復雜,學生在封閉管理期間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這次抗疫戰爭中異常重要的一環,除了24小時心理熱線和線上心理咨詢服務外,孫義星老師更是把自己的私人手機號作為心理熱線的號碼,隨時滿足學生的心理援助需求。為了更加直接地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和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孫義星老師決定集中封閉在學校。但是當時孫義星老師家有兩個四歲半的雙胞胎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尚處在生病中,需要母親的陪伴,孫義星老師的父母也被封控在小區無法前來照顧孩子,在這樣的困難情況下,她經過短暫的猶豫后,還是聯系了孩子們的爺爺到家里跟孩子爸爸一同照顧,自己拎著箱子就義無反顧的走進校園,扛起了自己作為教師的責任。“其實真的把孩子們放在家里,尤其是在生病孩子需要媽媽這樣的情況下,我的心里也是充滿了內疚感,但是想到封閉管理的那些學生們,他們的背后也是一個個家庭的牽掛,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更顯得重要,這個時候我只能選擇放棄母親的身份,毅然站在這些學生的身邊陪著他們。”孫老師是這么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孫義星老師把青春的印記,鐫刻在三尺講臺、在心理咨詢、在教育科研 ……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心懷敬畏,用一顆愛心書寫奮進新時代有為青年的模樣。